光谷东,骄阳下的“马蹄莲”,迎着光和风的方向昂扬绽放。
“花盘”上,太阳能光伏板源源不断吸收着太阳能。“花蕊”中的竖轴风力发电机,一年可发电48万度。
即使在地下停车场,也安装了先进的光导照明系统,白天不用开一盏灯,完全依靠自然光照明,年节电5万度。
大楼内,冲洗卫生间和灌溉屋顶花园的用水,38%是“花盘”收集的雨水,每天可节水13吨,每年节水4800吨。
站在这座科技感十足的光谷地标“马蹄莲”脚下,中国四大未来科技城之一的武汉未来科技城,跃入眼帘。
过去8年,除了“马蹄莲”大楼,许多人都在好奇:这个以“未来”命名、被称作“光谷大脑”的地方,究竟在干些什么?
今年,随着国家存储器基地投产在即,华为武汉研发基地启动运营,锐科激光上市,多家工业技术研究院成果走向市场,8年静待花开的未来之城,开始迎来厚积薄发的华丽蝶变。
影响光谷未来的国家战略
当前,作为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中国光谷,承担的最大国家战略性产业布局,当数总投资300亿美元的长江存储项目。
它不仅将影响光谷下一个30年的产业格局,也将深远影响中国集成电路的市场格局。
鸟瞰占地1968亩,相当于10个标准足球场面积的土地上,全球单体面积最大的芯片生产车间已磅礴崛起。核心生产厂房和设备,每平方米投资强度超过3万美元。
4月11日,国家存储器基地芯片生产机台正式进场安装。5月19日,首台光刻机运抵武汉天河机场。
年内,中国首批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32层三维NAND闪存芯片,将在未来科技城投产。为了这枚仅有指甲盖大小的芯片,1000多名研发人员,历时2年攻坚,耗资10亿美元,生产工序有上千道之多。
技术人员称,过去存储芯片大多是平面的,但这个芯片是立体的。同等面积下,立体芯片的数据容量也将呈几何级增长。32层芯片相当于32层楼房,换算成楼里的“房间”,一共是640亿个“房间”。
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湖北时,来到光谷武汉新芯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察看集成电路生产线,了解芯片全流程智能化制造和加快国产化进程等情况。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装备制造业的芯片相当于人的心脏,心脏不强,体量再大也不算强。要加快在芯片技术上实现重大突破,勇攀世界半导体存储科技高峰。
据透露,长江存储“含金量”更高的64层三维闪存芯片,已成功研发。
以长江存储为龙头,武汉未来科技城将打造光谷集成电路产业园,作为国家存储器基地的配套支撑。华为海思、新思科技、泛林半导体等多家集成电路知名企业,已落户未来城。
新兴产业“马车”开始发力
5月15日,华为武汉研发基地在未来科技城正式投入运营。“马蹄莲”下,这片1平方公里的低调土地,过去几年几乎是以“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不声不响地“变”出了一个高科技产业园。
早在2007年底,华为便成立了武汉研究所,业务主要围绕网络(波分,固定网络终端)、终端(平板及PC,路由器,集成维护)和软件的研发交付。
随着业务发展及企业战略布局的需要,2014年,华为在未来科技城投资建设全新的研发基地。它是华为在全球范围内的14个研究院所之一。
目前,该基地已进驻员工达5000余人,形成了光能力和终端研发两大业务中心。加上6000多名服务外包人员,华为武汉研发基地一期便可容纳超过1万名研发人员。
6月25日,国内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制造商——武汉锐科光纤激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这是我省今年首家A股上市公司,也是武汉未来科技城自主培育的第一家本土上市公司。
2013年,锐科激光研发推出我国首台1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经由一根绣花针粗细的光纤,释放出的激光能量,可以焊接飞机、轮船。
目前,锐科激光位于武汉未来科技城的激光产业园,正在实施集芯片、器件、系统于一体的垂直化打造与整合,以应对市场需要和不断提升的激光器技术水平。
依托龙头企业,武汉未来科技城正在形成六大研发产业链——
以华为、武汉光电工研院为龙头,做强光电子信息产业研发集群;以长江存储、新思科技为龙头,打造集成电路产业研发集群;以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为龙头,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研发集群;以激光院、锐科激光为龙头,培育激光产业研发集群;以新能源研究院、中国电子为龙头,形成新能源环保产业研发集群;以智能装备院、海洋装备院为龙头,形成高端装备产业研发集群。
一批“金种子”正在播撒布局
8年前,66平方公里的武汉未来科技城,还是一片荒野上的蓝图。
目之所及的黄土坡上,既无繁华都市里的霓虹闪烁,也不见喧嚣的车水马龙。
而今徜徉园区,华为、德国电信、西门子等12家世界500强,中国电子、航天科工等18家央企落地扎根,注册企业已有1019家。
600余个全球创新创业团队在此汇聚,科技从业人员1.6万余人。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受聘首席科学顾问,10位院士、28位“----”专家、22位“----”专家、25位武汉“城市合伙人”、161位“3551人才”和外籍专家,让“光谷大脑”焕发源源不断的创新生机。
武汉未来科技城建设管理办公室负责人说,光谷现在许多支柱产业,都是谋于10年、20年甚至是30年前,而未来城的使命,就是为光谷的“未来”探路。无论芯片产业、新能源技术还是工业技术研究院里的“金种子”,都是为引领光谷科技与产业的未来而生。
一家工研院,一条产业链。武汉11家工研院,有8家落户未来科技城。
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推动31项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转化金额共计2.54亿元,培育企业过百家;武汉导航与位置服务工业技术研究院,成功研制出全球首款40纳米高精度北斗导航芯片;湖北海洋工程装备研究院研制的世界首台深海渔场大型装备,已交付挪威企业使用……
过去8年,这些工研院累计孵化企业153家,孵化团队195个,转化科技成果272项,组建了36个公共研发服务平台。
实现新经济、新动能的高质量发展道阻且长,但时代的创新浪潮不可阻挡。
傍晚时分,华为武汉基地的通勤车绵延数里。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墨 通讯员 徐春宴 舒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