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科公司:一批年青人创造了奇迹
时间:2017-04-24 来源:中国工业新闻网--中国工业报

  国内首台1万瓦光纤激光器、首台25W脉冲全光纤激光器、首台100W连续全光纤激光器、首台1000W连续全光纤激光器……武汉锐科光纤激光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简称“锐科公司”),这个平均年龄只有28岁,80、90后年轻人占比超过80%的企业,却创造着一项项与他们年龄极不相称的奇迹。

近期,锐科公司2万瓦光纤激光器及核心器件研发项目入选湖北省2016年自主创新项目重大科技专项。这一产品一旦研发成功,即可直接用于高能激光武器系统,对于我国高能激光武器系统的发展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日前,记者走进了这个团队,一探究竟。

“人才引进人才”

据了解,光纤激光器作为固体和二氧化碳激光器之后的新一代工业激光器,在材料加工和高端制造领域有着更加广泛的应用。然而,我国光纤激光器产业全部被国外垄断,价格昂过,且供货周期长,国内激光成套设备集成制造商迫切希望国内光纤激光器问世,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和价格垄断。

作为光纤激光器行业的专家,闫大鹏被这一残酷的现实深深触动,发誓一定要“做中国人自己的光纤激光器”,并于2007年组建成立“锐科公司”。

一流的技术,需要一流的人才。由于是从零起步,国内相关的专业人才屈指可数,闫大鹏将目光投向海外。“我对这一行业的专家都很了解,这为我寻找合作伙伴创造了有利条件。”

不久后,两位“----”专家顺利加盟,助力锐科。有了顶尖专家团队的支持,闫大鹏开始大展拳脚,一系列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的创新产品不断问世,锐科公司在行业内的名气迅速扩散。

从此,人才的“聚集效应”开始显现,一批年轻的博士为了能够学到前沿的技术,纷纷赶来武汉投奔锐科。“我把这种现象解释为‘人才引进人才’,你是人才,还要把人才引进来才行。”闫大鹏如此解释。

“目前,公司的研发团队有60多人,接近员工总数的1/3,其中拥有3名国家‘----’专家、8名海归,还有一大批从华中科大、哈工大、北理工等国内一流大学招进来的硕士、博士。”闫大鹏自豪地介绍,“这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引进人才,还得留住人才。“对于不同类型的人才,公司都设置了科学的晋升通道,让每一个人都能准确找到自身的定位。”闫大鹏告诉记者。

为鼓励技术人员搞研发和创新,锐科公司每季度、每年度都会评选科技创新奖、研发团队奖,奖金千元起步、上不封顶。在研制大功率光纤激光器期间,有一项关键技术被一位80后工程师成功突破,公司一次性奖励他15万元。

除了研发人员,公司还有一大批有对口技术的专科或职校生,对这类人才,闫大鹏同样重视。

李波是锐科公司的一名80后销售工程师,由于业绩突出,竞争对手欲高薪挖走。得知消息后,闫大鹏与他促膝长谈两个多小时,极力挽留。被闫大鹏的真诚所感动,李波最终留了下来,并迅速成长为大区经理。

“对于招进来的每个人,无论是博士硕士、还是职校专科生,都是公司不可缺少的一分子。”闫大鹏说道。

“人才也要带人才”

闫大鹏目前受聘于华中科技大学,并带了一个博士和一个硕士。“这为我们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闫大鹏介绍,为确保人才能引进来、留得住,锐科公司每年都会择优挑选一批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到华中科大、南京理工等高校进行深造。“目前,就有4人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学费全由公司承担。”

对于自己的学生,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外,闫大鹏更加注重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闫教授”把课堂搬到了公司研发生产一线,让学生亲自参与到产品研发生产的没一个环节,通过亲自演练、实习操作,让学生学到真正的知识和技术。

“锐科有高端的实验设备,学生亲自动手,接触前沿的研究,才能有真才实学。”闫大鹏说道,“学期末的时候,每个学生都做出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出来,做得成,课程就算合格,学习才有收获。”几年来,“闫教授”带出来的学生大都成为激光领域的一流专业人才。而很多人毕业后,都选择加入锐科的团队。

锐科公司规定,所有新招聘的员工都必须参加入职培训,而培训的主讲则是3名“----”专家和公司高层领导。

“公司还有一个硬性规定,无论是新招聘的博士、硕士,还是技校生,都必须到产品生产线上实习锻炼3个月以上。”副总经理袁锋看来,公司的这些规定,与闫大鹏注重实干、亲力亲为的个人风格一脉相承。

短短40分钟的采访,闫大鹏接了两个电话,先后有4个人拿着相关文件找他签发或咨询。对于这样的忙碌,他早已得心应手。

“虽然各项事务异常繁杂,但我每天至少会确保一半的时间投入到产品研发和生产中。”作为产品研发和技术总负责人,3位“----”专家一直保持着亲自动手的好习惯,“我一天不到实验室、不到生产线就觉得浑身难受。”

“产品研发和生产中出了问题还得靠我们来解决,公司也规定我们必须到生产线上去解决问题。”虽然年近古稀,闫大鹏依然劲头十足。“公司里年轻人特别多,天天和他们打交道,觉得自己也越来越年轻了。工作忙时,熬夜加班,年轻人都比不过我。”闫大鹏这样说。

在几位专家的言传身教和引领示范下,公司人才队伍的整体创新能力和技能水平快速提升。“以前出去一天,各种问题电话总是响个不停,这样那样的问题一大堆。现在出差一两个星期,公司都能正常运转。”这是闫大鹏最直观的感受。

“能力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

主管产品生产重任的,是1985年出生的汪昶,负责领料、生产、售后服务,一年带领车间50多人创造超过亿元的产值。

由于生产线上大部分都是同龄人,汪昶的管理方式也很80后。“只要不影响生产,他们的合理请假我都会批准,哪怕是去处理私人的事情,但不准编理由撒谎。”

到锐科的4年,汪昶所在的部门几乎没有人离职,这让他非常自豪。“我很多同学所在的企业,每年春节后都要走1/3的人。”

“根据统计,锐科公司近年来员工流失率只有2.3%,核心研发人才的流失率为零,而全国科技型企业的平均人才流失率为16%。” 该公司综合部部长姚华介绍道。

激光器整机调试员苏华兵是个90后,2012年从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虽是专科出身,凭借所学为电子技术特长,他打败许多本科生,获得了这份不错的工作。

“我的梦想是做技师,再做工程师。”他说,现在有空就去自修,公司研发人员很多,不懂的马上就能问,没有瞧不起你,只要肯学习,晋升机会人人平等。“这个氛围对年轻人很重要,比钱更重要。”

“在锐科公司,不论资历、不论学位,能力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闫大鹏这样总结。对于这一说法,公司80后研发工程师施建宏有着切身的感受。

2011年8月,施建宏从一家从事光通讯的美资企业跳槽到锐科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产品研发工程师。与那些名牌大学毕业的博士、硕士相比,只有本科学历的他一开始在能力上并不占优势,但凭着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刻苦的钻研精神,施建宏很快得到领导的赏识。

一年后,公司成立器件事业部,施建宏成为这个团队的领头羊。而在这个37人的团队中,硕士、博士占了一半以上。公司同事评价为“最勤奋的千里马遇到了最惜才的伯乐。”

姚华介绍,锐科的中层管理人员中,像施建宏这样的80后、90后占比达到80%。而这些人中,既有工作7年就升任为公司总经理助理的职校生,也有名牌大学的博士和海归。

这就是锐科公司一批年青人所创造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