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27 日 星期四 长江日报 第8版
今年初,政协武汉市十二届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案》,建议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政策措施、动力机制,建立和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多元化投入机制,探索和构建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
这一建议得到了全市上下高度重视。市政府召开了市政协3号建议案办理工作动员部署大会,以市科技局为主办单位,13个市直部门、3个开发区管委会等16个部门和单位共同组成建议案办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方案,分解任务,共同推动建议案办理工作。市政协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深入园区、企业一线走访调研,提出以“问题导向、底线思维、抓铁有痕”的理念抓好政策落实,带动我市产学研合作深入开展。
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快速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从而使武汉的科技资源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一年来,武汉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加快,科技创新创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合作取得良好成效。
加大研发投入 凸显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锐科激光 自主研发参与国际竞争
武汉锐科光纤激光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7年,目前已发展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具有从器件到整机垂直集成能力的光纤激光器研发、生产和服务供应商。去年,中国首台10000w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在这里问世,这是继美国厂商之后,全球第二个掌握这种技术的企业。
今年5月9日,市政协领导率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和有关民主党派成员到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调研并召开了“加快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座谈会。会上,锐科激光介绍了公司发展成果,并提出大学科研成果应通过产学研结合找到适合领域,将成果迅速转化,促进企业创新和发展。
“锐科的成就得益于企业持续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在锐科激光创始人、留美博士闫大鹏看来,现代企业要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始终强调技术创新。对外引进科研人才、对内加大研发投入,是锐科激光的两大法宝。
引进人才打破进口依赖
激光设备的核心部件是激光器,就好比汽车的发动机。而光纤激光器是继二氧化碳和半导体激光器之后的第三代产品,它由细如头发丝的光纤来释放激光能量,可以焊接飞机、轮船和汽车,与传统设备相比,光纤激光器耗电仅为其1/5,体积只有其1/10,但速度快4倍,能量转换效率提高20%,还没有污染。
在锐科进入该领域之前,国内的光纤激光器研究一直处于试验阶段,产品长期依赖进口。
闫大鹏上世纪90年代赴美从事大功率光纤激光器及产业化研究。2006年,他作为海外高端人才受邀来汉参加华创会,对武汉激光产业发展环境做了深入了解。2007年,闫大鹏博士联手华工科技共同创立了锐科激光公司,决心在光纤激光器制造领域取得突破。
仿制与山寨不会有出路。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为了避免被仿制,国外公司将产品全部固化,一旦拆解就会破坏内部结构,要在这一行业生存下去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依靠技术创新与价格方面的优势,未来在中高功率激光器的市场上,锐科将和国外公司展开正面竞争。
校企联手提升研发实力
武汉激光产业在全国占据半壁江山,拥有国家光电实验室等众多科研机构,技术研发优势明显,为校企合作开展技术攻关提供了天然便利。
锐科激光在提升研发实力过程中强调校企合作。去年,该公司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同建立联合实验室,推动激光器工艺应用研究。通过校企合作,该公司相继得到国家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家“863”以及“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的大力支持,多项技术和产品获评省市科技进步奖和国家自主创新产品。
2013年,经专家评审并征询相关部门意见,武汉锐科公司“高功率激光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正式命名为湖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专注于光纤激光器、光纤激光器关键器件的研发和光纤激光器应用研究,以产学研结合的方式,积极开展光纤激光器及其相关应用领域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解决光纤激光器产业的技术瓶颈,促进湖北省光纤激光器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并带动全国光纤激光器行业的整体水平。
2012年底,武汉锐科高功率光纤激光器研发基地项目在武汉未来科技城开工,该项目是武汉光电产业的重点项目,占地80余亩,总投资2.68亿。
内部激励重奖创新员工
此外,锐科公司还建立起一整套激励内部员工创新的机制,公司每季度、年度都会评出发明创新奖,奖金千元起步、上不封顶。在研制万瓦大功率光纤激光器期间,有一项关键技术被一位80后工程师成功破解,公司一次性奖励他15万元。
2013年3月,拥有3位国家“----”专家的武汉锐科公司,采用激光功率合束技术,研发出我国首台万瓦连续光纤激光器。当时,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炳琨认为,这一技术是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光纤激光器自主研发能力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